编者按:2025年9月23日,山东省政协 “聊斋圆・界别同心汇”与淄博企业界文学艺术联谊会牵头主办的“同心汇杯”新聊斋双语故事征文大赛颁奖暨优秀作品分享座谈会,在聊斋故里蒲家庄——山东省政协 “聊斋圆·界别同心汇”多功能厅举行。获奖作者代表、淄博市相关部门负责人、高校学者、文学界代表近200人在线上线下共同见证这场融合传统与创新的文化盛会。

请欣赏淄博企业界文学艺术联谊会骨干作家张春霞的《我,聊斋判官,被笔下厉鬼掀桌了》作品和著名作家刘培国的点评。


我,聊斋判官,被笔下厉鬼掀桌了
惊堂木“啪”的一声砸下,我盯着自己枯骨般的手背——这分明是康熙五十四年停灵那夜的尸斑。可堂下跪着的画皮鬼陈氏,正撕开脸皮露出我写《画皮》时泼洒的墨色獠牙。
“蒲留仙!”墨汁从她齿缝滴落,“今日要你亲尝剜心之痛!”
我心中一惊,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我为何成了阴司判官?陈氏又怎知我的本名?
一、审判权争夺
朱砂笔刚蘸满墨,孽镜台突然炸裂!镜中映出我生前的书房,稿纸堆里竟伸出一只青黑鬼爪,攥着真正的轮回簿。白无常的哭嚎刺穿耳膜:“她篡了十殿阎罗的位——”
陈氏的指甲暴涨三尺,直插我咽喉:“三百年来,哪篇故事不是用我们的魂当灯油?”
我拼命挣扎,却无法摆脱她的利爪。她的声音如同寒冰,刺入我的灵魂:“你以为我们不知道?你写的每一个故事,都是用我们的鲜血和灵魂编织的!”
二、生死簿真相
我挥笔格挡,生死簿哗啦翻飞。《画皮》篇目下渗出褐红血渍——那根本不是墨,是王生剜心时溅在我原稿上的血!
“看见了吗?”陈氏一脚踩住簿册,“你每写死一个角色,阳世读者叫好一次,我们的魂便永锢一页!”
我心中震惊,原来生死簿上的字迹,竟然是用角色们的鲜血写成的。我写的每一个故事,都在无形中囚禁了他们的灵魂。
三、援军倒戈
聂小倩的枯骨破门而入。我急吼:“速将此獠……”话未说完,她森白指骨猛地捅穿我左肩:“宁采臣第十世转生成猪,可是你批的命?”
婴宁甩出空竹篮扣住我头颅,篮底突然睁开百只眼睛:“世人笑我痴傻时,你在笑吗?”
我痛苦地挣扎,却无法摆脱她们的攻击。每一个角色都在质问我,他们的命运为何被我如此随意地安排。
四、笔断魂出
朱砂笔炸出猩红血光。我咬破舌尖喷向笔锋:“镇!”
陈氏獠牙竟啃上笔杆。“咔嚓”脆响,犀角笔裂开的瞬间,万千墨魂从断口喷涌!整座酆都殿被冲得东倒西歪,群鬼贪婪吮吸逸散的墨气。
“多谢先生放生。”陈氏舔着唇间墨汁,“这判官笔……本就是偷我们的魂炼的!”
我心中一沉,原来这判官笔的来历,竟然是如此邪恶。
五、记忆篡改
剧痛中孽镜台碎片扎进眼眶。镜中闪现我临终场景:油尽灯枯时,稿纸堆里爬出墨色鬼影——是陈氏握着我手写完《聊斋自志》最后十六字!
“自由是疯癫?痴情是妄念?”她攥着我头撞向案桌,“这枷锁是你亲手铸的!”
我心中震惊,原来我的记忆早已被篡改,我所写的一切,竟然是在她的操控之下。
六、焚簿之乱
竹篮里百只眼珠同时淌血。婴宁尖啸:“烧了这吃魂簿!”
聂小倩的骨指扯住《画皮》篇奋力一撕——纸页断裂处飙出滚烫人血,泼在陈氏脸上竟灼出青烟!
“王生的血?”她突然惨笑,“原来你也恨我……”
我心中一震,原来陈氏也并非完全无情,她的恨,或许也有她的理由。
七、阎罗现身
琉璃顶轰然坍塌。十具阎罗残躯摔落殿中,心口皆插着写有《聊斋》篇名的骨镖。白无常的头滚到我脚边:“她早把地府…改成戏台了……”
陈氏踩着阎罗头颅轻笑:“多亏先生教我——故事里弑神的戏码,读者最爱看。”
我心中绝望,原来这一切,都是陈氏精心策划的阴谋。
八、终极反转
忘川河倒灌进大殿时,我抱住半截断笔随波沉浮。陈氏立在血浪尖俯视我:“且看新篇《判官剜心记》。”
她指尖从我胸膛勾出跳动的光团——那里面没有心,只有支秃笔蘸着墨。
“痴人。”她捏碎光团大笑,“你也不过别人笔下的鬼!”
光团碎裂后,蒲松龄在病榻惊醒,案头《聊斋志异》稿纸无风自动,墨迹组成陈氏的笑脸。

作者简介:张春霞(女),笔名:荧惑斋主,淄博企业界文学艺术联谊会会员。业余时间研究《聊斋文化》和《齐文化》,爱好文学创作。处女作《直播撞邪后,我成百鬼顶流》在番茄小说网发表,《聊斋故事》系列作品《忘忧茶寮记》、《夜宵订单》、《网恋奔现:敦煌飞天红绡劫》、《木偶咒 爱恨劫》等先后在《山东精品文学微刊》发表。现已经创作小说、故事100多万字。
参赛和获奖及新聊斋题材的作品分别在淄博政协网--《书香政协》栏目、蒲松龄纪念馆英文公众号、山东精短文学微刊、齐鲁壹点等网站、公众号发表推送,点击量超过10万+。
对《我,聊斋判官,被笔下厉鬼掀桌了》的作品点评
《我,聊斋判官,被笔下厉鬼掀桌了》探讨创作伦理,在数字化时代,创作的门槛降低,大量信息充斥网络,创作者的责任和伦理问题变得尤为重要。作品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科技元素的融入,提醒创作者要对自己的作品负责,尊重创作的本质。
古典《聊斋志异》多以鬼怪故事反映社会现实与人性,而此篇在此基础上,通过科技化的想象探讨创作伦理。故事中,蒲松龄笔下角色的灵魂因他的创作被禁锢在生死簿中,每写死一个角色,他们的魂便永锢一页。这一设定将古典文学中创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进行了深度拓展,融入现代对于创作责任和伦理的思考。在当代,随着信息传播的便捷和创作门槛的降低,大量作品涌现,创作者对作品所产生的影响应承担何种责任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。此篇以奇幻的方式警示创作者要尊重笔下角色,不能随意决定他们的命运,就如同现实中创作者应尊重读者和社会影响一样。
古典聊斋故事常探讨人性善恶与命运无常,本文通过角色对蒲松龄的质问,如聂小倩质问他批的宁采臣转世命运,婴宁质问他是否在世人笑自己痴傻时也在笑,深化了对人性与命运的思考。科技元素的融入让这种探讨更加直接和强烈,使读者在现代语境下重新审视古典文学中关于人性和命运的主题,思考命运是否可以被随意书写和操控,以及创作者在其中扮演的角色。“墨魂囚禁”的元叙事是科技元素与古典母题融合的典型体现。在古典文学基础上,运用现代科技感的想象,让蒲松龄成为被审判者,打破了传统故事的叙事结构。这种元叙事方式在现代文学和影视作品中较为常见,通过这种方式增加了故事的层次感和复杂性。读者不再是单纯的故事接受者,而是被带入一个创作者与角色相互影响的复杂世界,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,使故事更具吸引力。

(刘培国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、著名作家、淄博市散文学会会长)
总编辑:李志俊
本文内容转载自:晨报之声,原标题《作家张春霞的《我,聊斋判官,被笔下厉鬼掀桌了》作品鉴赏》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,仅供读者参考。